安捷利工厂的楼顶安装有许多环保排放设施。
专家建言
国标无论如何修改,一定是符合民标,满足老百姓的整体利益和美好生活需求。当企业发展真正能与居民生活协调平衡,才是真正的达标。
——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文韬
“先期规划导致楼企距离过近,没有形成合理防护距离,企业因此即便达标排放也出现恶臭扰民,这类现实问题可以说屡见不鲜。”谈及广州南沙的安捷利公司排污扰民事件,深耕环保领域数十年的广东省环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文韬如是告诉南都记者,“回到事件本身,最重要是平衡企业的生存发展权益和居民的环境权益,破解现实存在的扰民根源。”
在陈文韬看来,尽管国家《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从1993年实施至今未变,但相关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在不断收严,环保技术也随之提升。他接着指出,生活在“先企后楼”的区域中,居民对环境应有一定的认知与接受度,支持企业生产与日益增强的环境改善需求相协调。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有效溯源与分析
企业废气要“应收尽收”
任何问题都须对症下药,有效溯源对于解决恶臭异味污染尤为关键。形成恶臭异味的污染物质种类丰富、成因复杂,“作为一家合法经营企业,必须清楚并向社会公开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种类,有何有毒、有害物质,哪些会引起恶臭异味”,陈文韬指出,有些不一定被企业列为主要污染物,但其嗅阈值很低,很容易被人感知,同样需要进行治理、控制排放。
为此,企业应当做好全面排查诊断工作,不能忽视任何可能产生异味的生产环节或治理环节。陈文韬举例称,随着我国对印制电路板生产污水处理排放要求不断收严,企业在原有酸碱中和、去磷后排放的基础上要进行生化处理,过程中就有废水处理产生的废气,恶臭特别明显。此时,污水处理池要做好加盖防护,有效抽取废气并处理。
又如,精密加工车间的密闭性很高,内部环境处于正压状态,新鲜空气经严格处理后向内输送,废气也应严格抽排。但有的车间废气未完全处理好,就会通过无组织排放泄漏出去。“我们强调企业产生的所有废气要做到应收尽收,但很多企业往往做不好,造成一些无组织排放。而周边能闻到的恶臭,大部分都是无组织排放的废气”,陈文韬称。
有效治理与维护
“无异味”不等于高昂投入
厘清恶臭异味物质后,才能精准匹配治理的技术路线与设备,开展有效治理。废气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分为源头替代、过程收集、末端治理和监控监测四个方面,有效治理又包括对废气的前处理,如除油、除湿和控尘,为保证挥发性有机物或恶臭有效治理提供基础,有效治理必须“对症下药”,治理技术路线合理,其过程并不简单。
以安捷利2020年扩建的新型模组组装智能化车间项目为例,总投资达1.3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2万元、占0.48%。这样的环保投入比能否支撑项目“无异味”排放?陈文韬告诉南都记者,这不能单纯以比例下定义。他一直建议向业界推广实用型高新技术,无论生产原料还是治理设备,实用管用才能对症下药,高昂投入不是唯一的治理出路。
针对不同的污染物处理环节,就要匹配适当的技术与产品。“我们从十几年前就发现,许多企业开展恶臭异味治理,都是单纯使用活性炭,这是不可取的。”陈文韬表示,当前恶臭异味问题更为复杂,二次污染链更长,就需要更高效的吸附浓缩、脱附和高温氧化处理等过程。
有效治理还离不开有效维护。通过长期的企业调研,陈文韬发现,“达标”背后仍暴露了各种现场治理设备维护运行的问题。一个突出原因在于,不少企业环保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制约了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即便投入高端的生产设备,不做好日常管护,也无法充分发挥其功效。
协同联动治理
符合“民标”才是真正达标
国务院于2023年印发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恶臭异味扰民问题加强排查整治,投诉集中的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要安装运行在线监测系统。5月22日,广州市生态环境局南沙区分局给居民的书面回复中指出,目前,安捷利已完成非甲烷总烃(VOC)在线监控设备的安装,数据已与该局联网。
今年,南沙区也将“强化废气防治,守护碧水蓝天”列入十件民生实事清单,明确要督促重点企业加强废气治理设施维护管理,推动废气重点排放企业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改造全覆盖。
陈文韬提到,企业的恶臭异味污染防治链条长、环环相扣,做好前端的生产工艺优化、环保材料应用,对后端的污染治理十分重要,“企业环保必须考虑综合治理,既要降低环境风险,又要确保稳定高效生产,还要做到减污降碳、节能降本。”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国家生态环境治理是系统、动态的,企业治污也相应动态调整和升级。“要成为一家环保友好型企业,需要及时向老百姓倾听治理意见、公开治理成果,形成良性互动”,陈文韬认为,“国标无论如何修改,一定是符合‘民标’,满足老百姓的整体利益和美好生活需求。当企业发展真正能与居民生活协调平衡,才是真正的达标。”
更值得一提的是,恶臭异味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打独斗无法有效解决问题,需要建立政产学研用等协同联动的治理机制。陈文韬指出,广州作为一座特大城市,正大力推进“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更需持续加强治理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切忌因经济效益而偏向企业,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和帮助企业找到根源、解决问题,不仅对标国标,还要对标行标、地标甚至‘民标’,才可能尽量做到最低排放。”
产城融合大势所趋政企均需重新审视治理机制
“印制电路板制造”被我国列为“高污染、高环境风险产品”。早年,各地不少PCB企业被曝光违法排污,对居民生活影响严重,“污染企业”的阴影难以磨灭,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国家大力推动PCB行业绿色化转型,珠三角、长三角等PCB产业高度聚集的沿海地区筑高了环保门槛,并在政府引导下退城入园。但不论在哪,PCB必须走向绿色生产。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浪潮澎湃,作为改革先锋的珠三角,如何推动PCB产业迈向低消耗、高效能、高质量、环境友好的新经济增长之路,与群众生活保持“友好环保距离”,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地方政府和企业均迫切需要重新审视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机制。
回归安捷利本身面临的发展问题,排污“达标扰民”真的无解?其实不然。打造“无污染生产”的新兴产业园,是政府以规划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前景光明,企业必须深刻践行这一导向。但当务之急还是治污,政府主动引导监督、企业全力自查自纠、居民积极理解配合,做一轮“全身体检”,就有望斩断病根。正如专家所言,国标也要符合“民标”,企业发展与居民生活协调平衡,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和谐共生,才是真正达标。
上一篇:每天一杯豆浆的养生秘诀
下一篇:没有了